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茶园里的水袖人生:刘明与黄梅戏的不解之缘

时间: 2025-09-25 10:00:02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的刘明是哪里人

茶园里的水袖人生:刘明与黄梅戏的不解之缘

皖南的清晨总带着三分雾气,青弋江边的老茶楼里传出悠扬的唱腔。蓝布长衫的刘明站在八仙桌拼成的简易戏台上,水袖甩出个漂亮的云手,台下嗑着瓜子的茶客们突然安静下来,连斟茶的铜壶都悬在半空——这个唱黄梅调的后生,生生把《天仙配》里的董永演出了别样的况味。

**一、戏台下的童年**

泾县蔡村镇的戏台子,是刘明记忆里最鲜活的画面。六岁那年正月,他骑在父亲肩头看草台班唱《打猪草》,台上的丑角忽然冲他挤眼睛,惊得他打翻了手里的芝麻糖。那些沾着泥土气息的乡间小调,就像村口老樟树的根须,不知不觉扎进了他的血脉。

父亲是镇文化站的老文书,办公室的樟木柜里锁着泛黄的黄梅戏手抄本。每到梅雨季,十二岁的刘明就借着晒书的机会,把那些工尺谱偷偷抄在作业本背面。2003年县剧团下乡招学员,少年揣着皱巴巴的谱子走了三十里山路,在考官面前唱《女驸马》时,把帽插宫花唱成了猫插宫花,倒把主考老师逗得前仰后合。

**二、都市里的戏痴**

合肥的霓虹灯照不亮城中村的出租屋,却照得见墙上挂着的戏服。二十出头的刘明白天在快递站分拣包裹,晚上就着楼道灯背《罗帕记》的戏词。有次夜班哼《夫妻观灯》被主管听见,东北大汉听得入神,竟破例批了他三天假去参加民间戏剧节。

在长江剧院的后台,他遇见了改变命运的恩师。七十岁的黄梅戏老艺人陈桂枝捏着他的腕子说:小伙子这双手,天生该甩水袖。从此每个周末,刘明都要跨越大半个城市去学艺。地铁末班车的玻璃窗上,总映着他比划兰花指的身影。

**三、茶园新声**

2019年秋天,改造后的芜湖路茶馆重张,刘明带着改良版《打豆腐》亮相。传统戏文里添了外卖小哥的桥段,老茶客们笑得喷了茶水,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发抖音。有留学生每周固定来学《对花》,把郎对花姐对花唱成狼对花鸡对花,刘明也不恼,说戏腔里能听懂中国。

如今走进三河古镇,常能看见他教孩子们走台步。青石板路上,十岁的小姑娘甩着改良版的水袖,那是刘明用快递公司的旧工服改的。他说黄梅戏就像皖南的毛豆腐,闻着有烟火气,吃着才有真滋味。当暮色漫过马头墙,戏台前的灯笼次第亮起,那抹清亮的嗓音又在暮色中荡开,惊飞了檐角打盹的燕子。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