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丽姐叫什么名字
梨园深处寻芳名:丽姐的戏缘人生
清晨六点的西关大榕树下,总飘着段悠扬的戏文。着月白对襟衫的丽姐站在石阶上,水袖轻扬间抖落几片木棉花,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晨雾里仿佛绽开千万朵牡丹。
这个被街坊唤作丽姐的女子,在越秀老城区是个特别的存在。三十年前她从粤北山城嫁来广州,带着祖传的八音盒和半箱戏服。人们常见她在骑楼下教阿婆们压腿开嗓,却少有人知她本名。直到去年荔湾曲艺大赛,主持人念出谢雪棠三个字,台下老票友们才恍然惊觉:这位总穿布鞋的邻家大姐,竟藏着这样的好身段。
棠字取自《牡丹亭》杜丽娘游园惊梦的海棠春睡,雪是梅派唱腔的魂。每逢初一十五,雪棠必要去三元宫旁的旧书摊淘戏本。那日见她捧着一卷泛黄的《帝女花》,指尖抚过落花满天蔽月光的工尺谱,竟比捧着金饰还珍重。
去年中秋,永庆坊戏台重新开锣。雪棠扮作杨贵妃醉酒的当夜,台风山竹过境。暴雨中水灯明灭,她踩着三寸厚底鞋在湿滑的台板上连转十八个卧鱼,台下七旬老翁举着伞喝彩:这才是真把式!
如今问起丽姐本名,街坊会笑着指路:去恩宁路的铜器铺,听那叮叮当当的锻打声里,总伴着《紫钗记》的南音。若赶上她教小孙女开蒙,或许能见着那双缀着明珠的跷鞋——鞋帮内侧,用金线绣着雪棠二字,在昏黄的钨丝灯下泛着微光。
后记:某日路过粤剧博物馆,见电子屏滚动着非遗传承人:谢雪棠。转身望见骑楼深处,她正给卖凉茶的阿叔纠正乙反线的拖腔,鬓角银丝映着西关花窗,恰似戏台上那支永不凋谢的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