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丽姐简介图片
梨园深处有佳人:丽姐与她的戏梦人生
晨光熹微,苏州平江路的青石板还沾着夜露,巷尾小院已传来婉转的戏腔。推开花格木窗望去,但见身着月白练功服的女子正在院中走圆场,水袖轻扬处惊起几片梧桐叶——这便是街坊们熟悉的丽姐,四十三载春秋与戏曲相伴的奇女子。
**【一袭戏装半世缘】**
丽姐本名周丽娟,父亲是苏州昆剧院的老琴师。六岁那年趴在后台看《牡丹亭》,杜丽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唱词飘进耳中,就此在她心里种下戏曲的魂。十二岁登台客串春香,脂粉盖不住耳后的烫伤疤——那是前夜练甩发功时不慎碰倒烛台留下的印记。
梳妆台前至今摆着张泛黄剧照:十八岁的杜丽娘身着藕荷色褶子,指尖兰花微翘,眼波流转处尽是少女怀春的娇羞。这张拍摄于1999年虎丘曲会的照片,定格了她第一次担纲主角的青涩模样。
**【氍毹之外有天地】**
褪去舞台华裳,丽姐在平江路开了间梨园茶寮。八仙桌上常年备着桂花酿与松子糖,墙上错落挂着梅兰芳访苏老照片与她收集的苏绣戏服。每逢周六午后,这里便成了票友们的雅集之所,吴侬软语间,《玉簪记》《长生殿》的曲牌声漫过雕花窗棂。
最引人驻足的当属东墙那幅双面绣:正面是《白蛇传》断桥相会的凄美场景,翻转过来竟化作现代抽象水墨。这出自丽姐与美院教授合作的跨界作品,在去年非遗创新展上引得年轻人争相打卡。
**【传灯】**
手腕要像拂柳,眼神要追着指尖走。周三傍晚的社区活动室里,丽姐正手把手教孩子们旦角身段。十岁的圆圆总学不会云步,急得直咬嘴唇,丽姐笑着掏出块芝麻酥:当年师祖爷教戏时,错一次就往鞋里放颗黄豆呢。
秋雨绵绵的傍晚,常见她撑着油纸伞匆匆走过石板桥。青砖小楼里,九十二岁的评弹名家周老先生等着她整理《珍珠塔》的手抄谱。窗台上那盆文竹新抽的嫩芽,恰似戏文里永远鲜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