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老宋叫什么
《巷口的宋远桥》
北京东四胡同的清晨总伴着两股声音:油条摊的滋啦声,和宋家小院里清亮的吊嗓声。
咿——呀——
老宋的《定军山》能穿透三道院墙。隔壁王婶边晾衣服边打拍子,刚搬来的租客小陈扒着墙头张望,只瞧见葡萄架下翻飞的水袖。
宋师傅,您这扮相够俊的啊!
老宋抹了把白髯口,从石桌上端起紫砂壶呷了口:这叫髯口功,当年李少春先生......话匣子一开就是半上午。末了总要摸出块油纸包的点心,尝尝,稻香村的枣泥酥,配我这铁观音正合适。
街坊们都知道,老宋本名宋建国。年轻时在机床厂当八级钳工,那双手既能车出头发丝精度的零件,也能描出工笔勾脸的凤目。退休后他成了社区戏迷会会长,每月十五雷打不动在文化站开锣。
去年重阳节演出出了件趣事。老宋扮《四郎探母》里的杨延辉,唱到站立宫门叫小番时,台下忽然站起个颤巍巍的老太太。众人都认得这是胡同口修鞋的赵奶奶,只见她抖着嗓子接了下句番邦女子来盗令,满场先是一静,继而爆出震天喝彩。
原来赵奶奶年轻时是天津票友,这出《四郎探母》是她和亡夫当年的定情戏。那天散场后,老宋把珍藏的程派戏谱复印了送她,自此胡同里又多了一处吊嗓声。
今年开春社区改造,要拆了老戏台建停车场。老宋没去居委会闹,反倒带着票友们连着三晚在空地上唱全本《锁麟囊》。当唱到回首繁华如梦渺时,路灯下飘起细雨,围观人群里不知谁先带的头,渐渐竟成了百人大合唱。
三天后街道主任送来新图纸——停车场往西挪了二十米。如今那块青砖地上立着块木牌,是老宋用机床刻的:远桥戏苑。问他这名儿哪来的,他捻着并不存在的长须笑:咱这岁数还争什么角儿?当个桥,让老玩意儿能过河,就挺好。
昨夜暴雨,今晨戏苑积水成镜。七十八岁的老宋踩着厚底靴,对着一汪秋水亮了个相。水面倒影里,分明是二十岁的宋建国在对今天的自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