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老王叫什么名字
《弄堂里的戏痴王韵声》
清晨五点,梅雨时节的薄雾还未散尽,苏州河边的石库门里已传来咿咿呀呀的吊嗓声。住在祥安坊的老邻居们都知道,这是七十六岁的王韵声又在临水吊嗓了。他总爱说:这水音儿润嗓,唱《游园惊梦》最是相宜。
王老,今朝唱《牡丹亭》还是《长生殿》啊?买菜归来的张阿婆驻足笑问。王韵声却不答话,转身从斑驳的藤箱里取出件水袖褪色的戏服,手指轻抚过领口绣着的筱字暗纹——那是五十年前,他在共舞台给名角筱玉兰配戏时得的赏。
弄堂口传来三轮车的铃铛声,几个后生仔探头张望。为首的黄毛小子嗤笑:老头又在装疯卖傻啦!话音未落,只听呛啷一声清越的云板响,王韵声的蟒袍下摆无风自动:小郎君可知,你站着的青石板上,周信芳先生当年唱《徐策跑城》时踏碎过三块砖?
这话倒非虚言。1953年祥安坊翻修时,工人们确在弄堂转角处掘出三块带裂纹的城砖。王韵声的父亲时任营造厂账房,亲眼见过砖上模糊的麒麟童印章。这故事他说了六十载,青砖早铺作了新路,倒成了他教孩子们唱戏时的活教材。
每逢寒暑假,王家亭子间就挤满学戏的娃娃。王韵声教孩子甩水袖要似风卷流云,走台步要如蜻蜓点水。有家长嘀咕:王老魔怔了,现在谁还听戏?他听了也不恼,把珍藏的百代唱片放进老式留声机。当周璇的《天涯歌女》混着沙沙杂音响起时,连最顽皮的孩子都安静了。
去年中秋,社区要办联欢会。居委干部三顾茅庐,王韵声才答应登台。那夜他扮杜丽娘,虽皱纹难掩,但眼波流转间,依稀可见当年在共舞台给角儿配戏时的风采。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台下九十二岁的刘阿婆突然颤巍巍起身,用苏白接了下句。两个白发人,一段游园梦,竟让满场年轻人忘了刷手机。
散场时,居委主任递来红包,王韵声摆摆手:我唱戏不为钱,就图个'韵'字。这话倒应了他名字的来历——出生那日,父亲正在城隍庙看《霸王别姬》,忽闻婴啼伴着虞姬刎剑的唱段传来,当即拍板:就叫韵声,戏韵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