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梨园里的老小孩:当戏痴与顽童灵魂相遇

时间: 2025-09-24 18:30:03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的老顽童叫什么

梨园里的老小孩:当戏痴与顽童灵魂相遇

北京后海银锭桥畔,每天清晨都能看见一位穿对襟绸衫的老先生。他左手拎着二两豆汁,右手擎着收音机,里边正放着程派青衣的《锁麟囊》,走着走着突然甩个云手,惊得路过的外卖小哥差点摔了电动车。这就是梨园行里口耳相传的张疯子,一个把京剧揉进骨子里的七旬老顽童。

一、戏台下的顽童

这些老戏迷总揣着些出人意表的玩具。琉璃厂的老周头随身带着个紫檀木雕的髯口把件,等人等得无聊了,就摸出来对着商店玻璃窗练须生表情;鼓楼西大街的李奶奶总在菜篮里藏柄彩绸折扇,买完菜的工夫非要拉着超市保安来段《贵妃醉酒》。他们像极了弄堂里藏弹珠的孩子,只不过把玩具换成了水袖、马鞭和惊堂木。

去年重阳节,国子监胡同办了个银发票友擂台赛。七十八岁的赵老爷子扮上武松,非要踩着平衡车演打虎上山,结果连人带车撞翻了景阳冈的纸板山。台下哄笑中老爷子就地来了个鹞子翻身,愣是把事故变成了满堂彩。这份不管不顾的疯魔劲儿,倒真应了戏班里那句老话:不疯魔不成活。

二、氍毹上的传承

老戏迷们最见不得年轻人说京剧老土。后海的茶楼里,常有穿着汉服来打卡的00后,张老爷子逮着机会就给人说戏:瞧见那花旦的指尖没?这叫兰花指,得从手腕子这儿起范儿...说着说着竟摸出手机,非要加人家微信传《京剧手势图解》PDF。

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着批银发网红,七十三岁的王奶奶靠教网友画戏曲脸谱圈粉百万。她总在直播里念叨:当年我师父用毛笔画,现在咱们用眼线笔勾,老祖宗的东西得跟着时代变。有次直播画钟馗,愣是把美妆蛋当成了勾脸海绵,弹幕里哈哈哈刷屏的同时,戏曲妆面教程却悄悄上了热搜。

三、岁月沉淀的童真

这些老顽童最动人的,是把沧桑都酿成了通透。南城戏楼每月底的忘年票友会,能看到二十岁的坤生和八十岁的老旦对唱《四郎探母》。唱到一见娇儿泪满腮时,年轻人还在拿捏哭腔,老爷子们却已泪光盈盈——那是穿越七十载光阴的真情流露。

去年冬天,长安大戏院办了个特别场:平均年龄75岁的票友版《霸王别姬》。当虞姬拔剑时,台下观众突然集体起立鼓掌——原来老人们商量好要改结局,让霸王抢下了青锋剑。满头银发的项羽颤巍巍念白:八千子弟今犹在,不许人间见白头,剧场里顿时笑泪交织。

这些梨园老顽童就像会走动的活文物,身上带着百年戏楼的沉香,心里住着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用嬉笑怒骂对抗着时光的侵蚀,把人生百味都化作了戏台上的西皮二黄。当年轻人对着手机唱戏腔时,或许该想想:所谓文化传承,不正是这般带着体温的疯魔与天真?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