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豫韵新声:河南戏曲在校园绽放的青春力量

时间: 2025-04-16 10:00:01作者: 张思浏览: 

18河南戏曲进校院

豫韵新声:河南戏曲在校园绽放的青春力量

2018年秋日的一个清晨,郑州市金水区某中学的晨读时间飘来一阵特别的读书声。三百名初中生手持曲谱,在豫剧名家指导下字正腔圆地诵读《花木兰》选段,稚嫩的嗓音与古老的戏曲唱腔交织,勾勒出一幅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生动画面。这正是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河南铺开后的日常剪影。

**一、古韵今声的校园碰撞**

在洛阳市实验小学的排练厅里,戏曲老师正手把手教孩子们甩水袖。十岁的李晓萌把蓝底白边的水袖甩得虎虎生风,老师说我甩得像打醉拳,小姑娘边说边笑出了两个酒窝。这样的场景在河南各地的中小学校园里已成常态,孩子们通过戏曲广播操、脸谱手绘课、唱腔工作坊等创新形式,触摸着传统文化的温度。

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开展戏曲课程的学校达2176所,覆盖学生超百万。漯河市某中学甚至将《朝阳沟》选段改编成英语版,金发碧眼的外教和学生们同台演绎,让传统豫剧迸发出国际范儿。

**二、老艺术家遇见新观众**

72岁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素君至今记得在周口乡镇小学演出的场景。当她唱完《抬花轿》经典唱段,一个小男孩跑到后台认真地问:奶奶,我能拜您为师吗?这个画面被摄影师定格,成为当年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标志性影像。

在安阳师范学院,非遗传承人开设的戏曲选修课场场爆满。00后大学生张子轩在朋友圈写道:原来豫剧的'哭腔'不是真哭,是气沉丹田的共鸣。这种专业认知的建立,让戏曲传承有了更扎实的根基。目前全省已有43所高校成立戏曲社团,培育年轻戏迷近万人。

**三、文化基因的青春传承**

在开封市第31中学,戏曲文化墙成为最热门的打卡地。墙面上既有《程婴救孤》的工笔彩绘,也有学生创作的戏曲漫画。美术老师李雯说:孩子们把穆桂英画成动漫少女,把包公设计成Q版形象,这种创新正是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新乡市凤泉区开展的戏曲体验日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试穿戏服、学习身段,还能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戏曲头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据统计,参与过戏曲活动的学生中,68%表示愿意主动了解传统文化,这个数字比活动开展前提升了41个百分点。

当放学的铃声响起,郑州某小学的孩子们哼着豫剧小调走出校门。那些曾经觉得戏曲老土的少年,如今能准确分辨豫东调与豫西调的区别。这种改变看似细微,却如春雨润物,在年轻一代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从校园戏台到人生舞台,河南戏曲正在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传奇。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