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李宾简介怎么写
李宾:三尺讲台外的戏曲人生
深秋的午后,南京某社区活动中心传来婉转的唱腔。一位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男子正在指导票友排练《牡丹亭》,他就是金陵中学语文教师李宾。在粉笔与教案之外,这位省特级教师用三十年光阴,在戏曲世界里谱写出另一段精彩人生。
**一、水袖轻扬的少年梦**
1985年的黄梅雨季,12岁的李宾随祖父在安庆老戏院看《天仙配》。当严凤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响起时,少年第一次感受到戏曲的魔力。他至今记得,散场时雨丝斜斜地落在青石板上,自己踩着戏腔的节奏,把油纸伞转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
大学期间,李宾成为南京大学戏曲社的台柱子。清晨五点的校园荷塘边,总能看到他对着水面练身段。为揣摩《夜奔》中林冲的孤愤,他特意在雪夜登上紫金山,在呼啸北风中体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苍凉。
**二、粉墨春秋的传承路**
2003年,李宾牵头成立春泥戏曲工作室。每个周末,他家客厅都会变身戏曲课堂。为让孩子们理解昆曲《游园惊梦》,他带着学生们去拙政园临摹牡丹亭;讲解京剧《定军山》时,又搬出《三国志》与演义对比分析。
去年重阳节,李宾带领平均年龄65岁的票友团登上保利大剧院。当老人们演绎的《穆桂英挂帅》赢得满堂彩时,他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这个被戏迷们称为李教头的中年人,手机里存着237段弟子们的练功视频。
**三、守正创新的教育经**
在语文课堂上,李宾独创戏曲教学法。讲《窦娥冤》时让学生即兴创作戏词,分析《红楼梦》时引入戏曲服饰文化。去年他主编的《戏文里的中国》校本教材,已成为多所中学的选修课本。
面对戏曲过时论,李宾在抖音开设宾哥说戏账号。他用青花瓷杯比喻昆曲的雅致,拿金陵折扇比划京剧的程式。最火的短视频里,他套着数学老师的格子衬衫唱《空城计》,点击量突破500万次。
如今的李宾依然保持着清晨吊嗓的习惯。教学楼前的梧桐树下,他时常驻足凝望刻着校训的照壁。那里既有止于至善的教育理想,也倒映着一个戏曲守望者的执着身影——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他始终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戏曲的灯火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