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谢老师叫什么
谢瑶环:三尺讲台上的水袖人生
暮春的槐花簌簌落在戏服上,谢瑶环手持油彩笔的手微微一顿。镜中映出她眼角细密的纹路,却遮不住那双依然清亮的眼睛。二十七年教学生涯,这个被学生们戏称为梨园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总能把《窦娥冤》讲得比课文更动人。
一、丝竹声里的早读课
清晨七点的教室总飘着些特别的声响。当其他班级响起整齐的读书声时,谢老师的班级总夹杂着胡琴试音的咿呀。靠窗的储物柜里,整整齐齐叠着十几套学生自制的纸质水袖,那是她带着孩子们用旧窗帘改造的教具。
且看这《牡丹亭》的念白——谢老师放下粉笔,忽然挽起衬衫袖口,左手虚按鬓角,右手兰花指轻点,惊得后排打瞌睡的学生猛然坐直。晨光斜斜切过讲台,她踩着碎步转身时,粉笔灰都成了飘舞的雪片。
二、教案里的戏文批注
翻开谢老师的语文课本,密密麻麻的批注间藏着另一个世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页脚写着此处宜用急急风锣鼓点,李清照词句旁勾勒着小生步法图解。最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她用戏曲行话写的作文评语:这段描写够得上个满堂彩情感转折稍显塌中,需再加个亮相。
去年校庆筹备节目时,她带着戏剧社的孩子改编《桃花扇》。道具间的旧课桌拼成画舫,物理实验室借来的干冰化作秦淮河的雾霭。当小生念出眼看他起朱楼时,台下老校长掏出手帕擦了三次眼角。
三、月光下的师徒对戏
教学楼顶的天台藏着个秘密戏台。每月望日,谢老师总会带着几个痴迷戏曲的学生在此吊嗓。青砖墙上挂着褪色的戏单,那是三十年前她读书时校剧团的海报。月光漫过水泥栏杆,把现代校服都染成了褶子裙的淡青色。
去年冬天,她因咽喉手术暂别讲台。返校那日推开办公室门,发现桌上摆着三十七个保温杯——每个杯盖上都贴着戏曲脸谱贴纸。课代表红着眼眶说:这是同学们凑的润喉茶,按生旦净末丑分的五味方子。
毕业季的紫藤架下,谢老师抚摸着戏服箱上的铜锁。当年那个躲在教室角落比划云手的少女,如今已把八百弟子送出了校门。忽然有清风穿廊而过,带来远处礼堂排演《锁麟囊》的唱词: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这唱腔里,藏着她从未说出口的教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