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谢先生简介怎么写
古戏楼里走出的草根名角——谢明远与戏曲的半生情缘
在杭州运河边的老戏楼里,每逢周三下午总能听见清亮的京胡声。一位身着靛青长衫的中年人正带着票友们排演《贵妃醉酒》,唱到海岛冰轮初转腾时,那双微微眯起的丹凤眼竟与三十年前茶馆里学戏的少年模样重叠。
一、氤氲茶香中的戏曲启蒙
1983年的清河坊茶馆,七岁的谢明远总要踩着板凳才能看清戏台。檀板声里,他学着台上武生耍枪花,把茶客的盖碗碰得叮当响。茶博士老周头非但不恼,反倒用茶托盛着瓜子哄他:小谢伢儿,学杨子荣要先把马步扎稳喽!
这个弄堂里长大的孩子,就这样在茶香与锣鼓声中摸到了戏曲的门槛。十二岁那年,他翻墙溜进省艺校练功房,被京剧老师逮个正着。谁知老师见他压腿的架势,竟破例允许他旁听早功课。晨曦中的汗珠子砸在木地板上,成了少年最珍贵的记忆。
二、商海浮沉不忘氍毹情深
九十年代南下经商的浪潮中,谢明远把戏服压在了行李箱最底层。广州闷热的夏夜里,他对着出租屋斑驳的墙砖练云手,隔壁潮汕阿婆总嘀咕:后生仔半夜耍把式,莫不是中邪?
2008年金融风暴让他决心重返戏台。在拱宸桥旧货市场,他花半月工资淘到件褪色的红蟒袍,回家对着镜子描了整夜脸谱。次日清晨妻子推门惊见关云长在厨房煮粥,锅铲差点脱手。
三、方寸舞台上的文化守望
2015年成立的运河梨园会,谢明远带着票友们把《锁麟囊》唱进了社区养老院。有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每次听到春秋亭外风雨暴都会跟着哼唱。护工说那是老人年轻时最爱的唱段。
去年深秋,他在小学礼堂教孩子们画脸谱。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认真问道:谢伯伯,为什么红脸爷爷要拿大刀?他蹲下身,指着油彩细细解释:这是忠义的关云长,他过五关斩六将...斜阳透过窗棂,给满桌斑斓油彩镀上金边。
如今的谢明远依旧保持着清晨吊嗓的习惯。运河边的柳絮飘过戏楼飞檐时,常能听见他教年轻票友:唱戏讲究'千斤话白四两唱',这句'摆驾!'要像抛玉珠,得砸地有声...晨光中,那些在茶楼偷师的时光仿佛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