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谢先生简介图片
【谢春霖:用半生光阴唱一出人生大戏】
清晨六点的晨雾还未散尽,苏州平江路拐角的小院里已传出清亮的吊嗓声。六十二岁的谢春霖面对斑驳的老墙,水袖轻扬,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划破晨霭,惊起檐下两只白颈乌鸫。这是他坚持了四十三年的晨课,青石板上深浅不一的脚印,默默丈量着光阴的故事。
一、梨园深处的少年郎
1978年,十六岁的谢春霖攥着泛黄的戏票,在长安大戏院后台的雕花木门边徘徊。那天梅葆玖先生演出《贵妃醉酒》,他偷学的甩袖功夫被老先生撞见,反被领到妆台前细细指点。戏院顶棚漏下的阳光里,金线刺绣的戏服泛着微光,少年从此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倒仓期的变声让他与专业院团失之交臂,却在姑苏城的茶馆戏楼找到新天地。1998年深秋,他凭《徐策跑城》摘得华东业余京剧大赛金奖,视频里那段十八分钟的髯口功,至今仍是戏迷论坛的热门教材。
二、氍毹之上的追梦人
2012年端午,平江路古戏台的《白蛇传》让谢春霖成了网红票友。他反串的小青蛇灵动中带着英气,雨中断桥一折,三米长的水袖在雨丝中翻飞如蝶。有观众拍到谢先生候场时在后台给年轻演员勾脸的场景:昏黄灯光下,他执笔的手稳如磐石,笔尖游走间,将半个世纪的舞台经验化作眉间一抹朱砂。
三、薪火相传的摆渡者
每周三下午,葑门社区活动室总会传出稚嫩的念白声。谢春霖在这里义务教学已有七年,自创的节气戏课把《牡丹亭》的游园惊梦与惊蛰物候结合,带着孩子们在身段练习中感受自然韵律。去年重阳节,他带着十二名小弟子登上寒山寺戏台,孩子们稚嫩的《定军山》唱段,让台下白发苍苍的老票友们湿了眼眶。
四、烟火人间里的戏韵
谢春霖的书房堪称微型戏曲博物馆:博古架上立着光绪年间的点翠头面,玻璃柜里躺着程砚秋先生的手抄工尺谱,最显眼处却摆着女儿用黏土捏的Q版穆桂英。每逢周末,他总爱揣着保温杯去艺圃听评弹,石舫上即兴来段《林冲夜奔》,惊得池中锦鲤摆尾而去。
暮色中的平江路又响起胡琴声,谢先生正在教法国留学生画脸谱。红色忠勇,白色奸诈,但人生哪有这般分明?他蘸着油彩这样说,窗外玉兰花瓣飘落,恰似戏台上纷扬的雪片。
(配图建议)
1.谢先生晨练时逆光剪影,水袖定格在飞扬瞬间
2.古戏台侧幕为演员勾脸的特写镜头
3.儿童戏班练习时活泼的抓拍照
4.书房博古架与黏土手作的对比构图
5.石舫上中外学生围坐学戏的场景
注:本文基于苏州民间戏曲传承者真实故事改编,细节经过艺术加工。如需补充具体时间地点或事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