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小朱的戏缘:绍兴水乡走出的越剧少年

时间: 2025-09-26 18:30:04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的小朱是哪里人

小朱的戏缘:绍兴水乡走出的越剧少年

在绍兴安昌古镇的乌篷船上,一位清秀少年正哼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他叫朱明辉,当地人都知道这个痴迷越剧的小戏痴。当同龄人沉迷手机游戏时,他总爱往老戏台跑,久而久之,连摇橹的船夫都能跟着他哼几句我家有个小九妹。

一、水乡浸润的戏曲基因

安昌古镇的河道蜿蜒如越剧的水袖,家家枕河而居的屋檐下,总飘着绍兴老酒的醇香与咿呀的戏文。小朱的祖父是镇上业余戏班的老生,每逢节庆,家门前的青石板上就会搭起戏台。五岁那年,祖父在《五女拜寿》中饰演杨继康,金丝蟒袍在煤气灯下流转的光华,在小朱眼里比任何动画片都迷人。

镇西的城隍庙戏台见证了小朱的成长。他常在后台看演员们勾画眉眼,偷学甩水袖的诀窍。十三岁那年,他鼓起勇气在庙会客串《碧玉簪》里的王玉林,虽然紧张得忘了两句词,但那份融入骨血的韵律感,让老票友们直呼像极了当年的尹桂芳。

二、戏校里的破茧时光

考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越剧班后,小朱才真正体会到台上一分钟的分量。清晨五点的练功房,他对着镜子反复调整兰花指的弧度;绍兴方言的尖团音总让他的念白带着糯叽叽的腔调,为此他每天含着鹅卵石练习吐字。最难忘的是排演《陆游与唐琬》时,为捕捉陆游暮年的苍凉,他特意跑到沈园遗址待了整夜。

这个00后男孩的手机里没有流行歌曲,收藏的全是傅全香、茅威涛的经典唱段。他独创的练声方法——边骑自行车边吊嗓子,成了校园一景。有次在食堂排队时突然比划起扇子功,差点把餐盘甩出去,这事被同学笑谈了好久。

三、传统艺术的青春注脚

寒暑假回到古镇,小朱在抖音开直播教网友辨别越剧流派。他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解读《追鱼》中真假包公的隐喻,把《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内核类比现代爱情观。令人惊喜的是,这种创新吸引了不少同龄观众,直播间常出现小朱老师求教嵊州话发音的弹幕。

去年中秋,他带着改编的越剧版《青花瓷》登上省青少年戏曲大赛。当电子乐与传统丝竹碰撞,荧光折扇与传统水袖共舞,评委席上的老艺术家们先是错愕,继而会心微笑。这个绍兴少年用行动证明: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流动的、生长的艺术生命。

如今站在上海宛平剧院的舞台上,聚光灯下的朱明辉依然保持着在古镇戏台演出的那份纯粹。卸妆时他总会想起祖父的话:戏如流水,要流到人心里去。从鉴湖水畔到黄浦江边,这个越剧少年正用青春续写着属于他的戏梦人生。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