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戏曲的港台明星有哪些
光影之外觅梨园:那些痴迷戏曲的港台明星
在霓虹闪烁的港台娱乐圈,总有一些明星在镁光灯照不到的角落追寻着另一份挚爱。他们卸下明星光环,或在红氍毹前击节叫好,或在戏班后台拜师学艺,用独特的方式延续着传统戏曲的血脉。
一、梨园门墙里的明星票友
粤剧名伶白雪仙的收徒仪式上,汪明荃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场面曾震动香江。这位阿姐每周雷打不动前往粤剧学院吊嗓,2003年非典期间更自掏腰包组织《帝女花》义演。无独有偶,罗家英的粤剧世家背景常被人津津乐道,他至今保留着清晨五点起床练功的习惯,家中衣柜里整齐悬挂着二十余套手工刺绣戏服。
在台湾歌仔戏界,孙翠凤的明华园时常能见到一位特殊观众——导演李安。这位国际大导会带着笔记本记录舞台调度,坦言戏曲的时空处理比电影更写意。而歌后江蕙更是包场支持新生代剧团,她手机里存着三百多段戏曲唱段,笑称这是最好的声乐教材。
二、跨界创作中的戏曲基因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刻意保留粤剧武打的身段韵律,章子怡的八卦掌起势借鉴了刀马旦的亮相动作。徐克更将黄梅调融入《青蛇》配乐,白素贞水漫金山时的唱段实则化用自《雷峰塔》中的【醉花阴】曲牌。
音乐人周杰伦的《霍元甲》将京剧花脸唱腔与嘻哈节奏嫁接,这种创新早在他幼年时就埋下种子——其母叶惠美是资深票友,家中常年播放余叔岩的《搜孤救孤》。陈勋奇为电影《天下无双》配乐时,特意请来评弹艺人现场演奏,胶片里留存着即兴发挥的琵琶轮指声。
三、文化传承者的双重身份
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港高校巡演时,林青霞场场必到。她在散文集中写道:杜丽娘的水袖一抛,仿佛看见自己初读《游园惊梦》的十七岁。张艾嘉担任台北艺术节总监期间,力排众议引入濒危的潮剧剧种,她说:戏曲不该是博物馆里的标本。
张国荣拍摄《霸王别姬》前,在北影厂跟着刁丽学戏六个月。剧组人员回忆,有次他顶着虞姬妆去吃卤煮,老板盯着他的鱼鳞甲惊呼程老板再世。这出戏拍完后,他坚持每周给京剧老师打电话请安,直到2003年春天那个悲伤的夜晚。
这些明星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搭建起一座座桥梁,他们的痴迷与坚守,恰似戏曲长河中的粼粼波光。当电子屏取代了勾栏瓦舍,这些流转在明星眼眸中的曲韵,或许正是古老艺术最美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