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河南人的戏瘾藏在基因里

时间: 2025-09-27 14:30:03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河南人叫什么

河南人的戏瘾藏在基因里

在河南的田间地头,你常能遇见这样的场景:穿粗布褂子的老农扛着锄头,走着走着突然亮开嗓子吼出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惊飞了枝头打盹的麻雀。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戏瘾,让中原大地的戏曲文化像黄河水般奔涌不息。

一、田间地头的天然戏台

河南人看戏不需要金碧辉煌的剧院。麦收后的打谷场铺上草席就是观众席,村口的老槐树下搭块木板就是戏台。三伏天的晌午,晒得黝黑的庄稼汉蹲在树荫里,手里的芭蕉扇跟着锣鼓点打拍子。戏班子唱到精彩处,台下爆发的喝彩声能惊飞三里外的斑鸠。

逢年过节的庙会戏更显热闹。七里八乡的戏迷骑着三轮车拖家带口赶来,卖油条的、炸糖糕的摊子把戏台围得水泄不通。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挎着竹篮,篮里装着给角儿准备的煮鸡蛋,说是吃了能润嗓子。

二、血脉里的梆子腔

河南戏曲的烟火气源于生活本身。豫剧《朝阳沟》里银环学锄地的身段,原型就是田间劳作的妇女;曲剧《卷席筒》中小苍娃的悲欢,道尽了市井百姓的酸甜苦辣。这些扎根泥土的唱段,让戏迷们听着听着就红了眼眶。

在豫西山区,至今保留着对戏的习俗。两个戏班隔着山沟打擂台,这边刚唱完《花木兰》,对面就接上《穆桂英》。梆子声在山谷间碰撞回响,往往要斗到月明星稀才见分晓。

三、藏在称呼里的江湖

戏迷见面不问姓名,开口就是哪派的。追捧常香玉的叫香玉党,迷陈素真的称陈门弟子,这些江湖切口透着行家的亲热劲。若是见着能把豫东调、豫西调唱得门儿清的高手,众人必拱手尊称一声老江湖。

最有趣的是乡村戏筋——那些能唱全本《程婴救孤》的庄稼把式。农闲时他们被各村争抢,东家管饭西家递烟,就为请去教几段戏。这些土教授传承的不仅是唱腔,更是中原大地的文化记忆。

如今在郑州的地铁里,仍能看见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戴着耳机听豫剧;洛应的夜市摊上,烧烤师傅翻动肉串的节奏暗合着锣鼓经。这份流淌在血液里的戏瘾,让中原戏曲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着粗粝的生命力。当梆子声再次响起时,你会发现每个河南人都是戏台上的角儿。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