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三尺讲台外的戏窝子——记戏曲发烧友张雪梅老师

时间: 2025-09-27 10:00:02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的张老师叫什么

三尺讲台外的戏窝子——记戏曲发烧友张雪梅老师

暮春的校园里,玉兰花瓣打着旋儿落在青砖路上。循着若有若无的胡琴声转过教学楼拐角,只见一位身着素色旗袍的女教师正在给花圃浇水。发髻上斜插的银簪随着动作轻晃,水珠在阳光下划出弧线,倒像是戏曲里旦角的水袖。

**一、讲台上的活字典**

同学们看这个'谪'字,左边是言,右边是商,古人用'商声清冽'形容悲苦之音。张雪梅老师粉笔轻点,突然转身摆了个云手:就像《窦娥冤》里六月飞雪那折,唱腔里要含着这个'谪'字的苍凉。教室里顿时响起掌声,后排男生偷偷学她甩手的动作。

她的语文课本永远夹着泛黄的工尺谱,批改作文时哼着《牡丹亭》的曲牌。有次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着说着竟亮嗓唱起昆曲《夜奔》,把丈夫有泪不轻弹唱得苍劲悲怆,窗外的麻雀都吓得扑棱棱飞走了。

**二、戏曲社的定海神针**

每周三下午的戏曲社团,总能看到张老师变戏法似的从布包里掏出各色行头。她教花旦翘兰花指要像拈着露水未干的玉兰,示范老生台步要走出松柏的筋骨。去年校庆,她带着学生排的《梁祝·十八相送》让退休老教师抹眼泪,谢幕时满场安可声差点掀翻礼堂屋顶。

更绝的是她办公室的百宝阁:湘绣戏服旁摆着生宣裁成的脸谱,青花瓷罐里插着竹制刀枪把子。有次教育局领导推门进来,看见她正用胭脂给学生勾脸,愣是站在门口看完了整出《拾玉镯》。

**三、胡同里的非遗守护者**

周末的南锣鼓巷,张老师常挎着竹篮穿梭在老戏楼间。她会蹲在胡同口教小孩念戏词,用冰糖葫芦比划马鞭的用法。去年非遗日,她组织老票友和留学生对唱《贵妃醉酒》,法国姑娘戴着点翠头面唱海岛冰轮初转腾,字正腔圆的京韵惊得路过的老北京直竖大拇指。

听说戏曲学院要招传承人,她连夜整理出三十本手抄戏本。泛黄的宣纸上,工整小楷旁缀满朱批,某处还画着流泪的卡通脸:此处当年师父打我手心,如今方知'台上一分钟'的份量。

夕阳把张老师的影子拉得老长,她抱着教案走过贴满戏曲海报的文化墙,簪子上的流苏一晃一晃。有新生好奇地问:那位像从年画里走出来的老师叫什么呀?路过的学生会心一笑:那是咱们的'戏魂'张雪梅老师,小心被她拉着唱整晚的《锁麟囊》。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