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主持人有哪些
当话筒遇见水袖:那些用声音传承戏曲魅力的主持人
在电视荧屏与网络直播平台之间,活跃着一群特殊的主持人。他们不仅在新闻播报间游刃有余,更能将京剧的西皮二黄信手拈来;他们既能掌控晚会现场的节奏,也会在访谈间隙即兴唱段越剧。这些主持人用独特的方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架起一座文化桥梁。
一、梨园子弟的跨界转身
北京卫视的周涛在《国粹芬芳》节目中展现的京剧功底令人惊艳。这位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主持人,每次录制前总会提前三小时到化妆间勾脸。当她身着白素贞的皎月戏服,在聚光灯下唱出亲儿的脸吻儿的腮时,镜头后的导播都会忘记切换画面。周涛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将老戏迷才懂的气口过门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年轻观众能理解的视听语言。
东方卫视的金炜则是另一种跨界典型。这位沪上名嘴在《非常有戏》栏目中,把评弹开篇与脱口秀完美嫁接。他独创的评弹新闻播报,用三弦伴奏解读时政要闻,既保留了评弹的吴侬软语,又注入了新闻的锐度。有次直播突发设备故障,他即兴来了一段《珍珠塔·劫塔》选段,用传统曲牌完成整段口播,成为业内美谈。
二、新媒体时代的戏曲摆渡人
抖音主播青衣小生林沐阳每晚八点的戏装直播,总能吸引百万观众。这位前省级卫视主持人将直播间布置成微型戏台,头戴点翠凤冠讲解《锁麟囊》的程派唱腔时,会突然切到美妆博主模式,教观众如何画出标准的京剧眉形。这种戏曲+的跨界玩法,让95后观众发现传统妆容与现代时尚的奇妙共鸣。
在B站走红的戏曲UP主老生常谈王砚辉,曾是央视戏曲频道编导。他的视频《京剧兵器谱》用说唱方式解读青龙偃月刀与丈八蛇矛的舞台运用,将武戏套路分解为武侠电影分镜。最出圈的作品是让王者荣耀角色穿上京剧行头,用游戏语音唱《定军山》,这种跨次元碰撞单条播放破千万。
三、文化基因的双螺旋
这些主持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将戏曲的程式化表达转化为大众传媒语言。央视主持人董艺在《叮咯咙咚呛》里设计戏曲快闪,让京剧武生在地铁站表演出手,把亮相的戏剧张力转化为都市空间的惊艳邂逅。这种转化不是简单嫁接,而是深谙两种艺术门类的内在节奏。
他们构建起独特的文化叙事体系:在娱乐综艺中植入戏曲选段,在新闻报道里嵌入戏文典故,甚至将直播间变成移动戏台。凤凰卫视的尉迟琳嘉主持中秋晚会时,让无人机方阵摆出生旦净末丑的造型,用科技光束勾勒戏曲脸谱,传统符号由此获得新的阐释空间。
当白燕升在《戏苑百家》中即兴唱起《空城计》,当曹可凡用沪语韵白解说《长生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才艺展示。这些主持人用职业素养重构了戏曲的传播密码,让百年戏韵在麦克风前焕发新生。他们的存在证明,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动在当代传媒血脉中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