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玉兰有哪些
【梨园枝头白玉兰——探寻戏曲名家与玉兰的百年情缘】
(开篇手记)
春寒料峭时节,我在颐和园乐寿堂前遇见了那株二百年的古玉兰。花瓣如雪飘落在青砖地上,恍惚间竟似看见梅兰芳先生当年在此吊嗓练功,素白衣袂与玉兰纷飞共舞。这抹清丽的白,恰似戏曲演员水袖翻飞时惊鸿一瞥,让我萌生了探寻梨园行当与玉兰情缘的念头。
一、玉簪记里真国色
玉兰二字最早见于明代汤显祖《紫钗记》,霍小玉发间那支玉兰簪既是定情信物,更是文人风骨的隐喻。昆曲名家张继青曾回忆,每逢排演《牡丹亭》惊梦一折,总要折枝玉兰置于案头,那暗香浮动恰似杜丽娘游园时的春心萌动。
二、程门立雪玉为魂
京剧大师程砚秋尤爱玉兰,其书斋御霜簃之名便取自玉兰别称。1936年冬,他在上海天蟾舞台连演半月《锁麟囊》,每日都能收到票友匿名赠送的白玉兰。直到某次谢幕时瞥见台下那抹熟悉的灰布长衫,才知是齐如山先生每夜往返四十里专程送花。
三、申城暗香浮百年
白玉兰作为上海市花,与越剧渊源颇深。1962年徐玉兰主演《红楼梦》,化妆师特制玉兰头饰,将真花浸入特制明胶,使宝玉哭灵时花瓣随泪珠簌簌而落。这般匠心,至今仍是上海越剧院后台的不传之秘。
四、燕赵枝头春意闹
河北梆子名家裴艳玲的故乡赵县,现存千年古玉兰二十余株。当地戏班至今保留着春分祭玉兰的习俗,班主会将去年收集的玉兰花瓣制成香囊,赠予新入行的学徒,寓意守得清白方成角儿。
(后记)
走访北京湖广会馆时,老琴师给我看了张泛黄剧照:言慧珠身着月白旗袍立于玉兰树下,指尖轻触花枝。快门按下的刹那,恰好有花瓣落于云鬓,成就了这张被称为双玉争辉的传世影像。梨园中人与玉兰的缱绻,原是戏里戏外都在演绎着冰姿不惧晓寒侵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