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曲的姐妹俩叫什么
梨园春色别样红——记昆曲名伶苏氏姐妹的芳华岁月
在姑苏城平江路转角处,有座青砖黛瓦的庭院。每当晨雾初散,总会飘出清越的水磨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苏家姐妹在吊嗓。姐姐苏琬如,妹妹苏琬真,这对并蒂芙蓉般的昆曲名角,在江南戏曲界早已是传奇。
**一、海棠春睡初长成**
1987年深秋,父亲苏文彬在拙政园的十八曼陀罗馆前驻足。那日满园海棠初绽,花瓣纷飞如雨,襁褓中双生女的笑靥与海棠相映成趣。昆曲世家出身的父亲当即定名琬如琬真,取《牡丹亭》如花美眷之典,更暗合琬琰美玉之意。
姐妹五岁开蒙,在雕花木格窗下学《游园》。父亲手持戒尺,姐妹踮脚踩在青砖缝上练台步。寒冬腊月,为练杜丽娘的水袖功,两人在太湖石畔一站就是两个时辰,冰棱在袖口凝成晶莹的珠串。母亲心疼,父亲却说:昆曲是水磨功夫,得让骨头记住戏韵。
**二、氍毹场上并蒂莲**
2003年省昆剧院招新,姐妹同试《惊梦》。琬如扮杜丽娘,眼波流转间尽是闺阁女儿的旖旎情思;琬真反串柳梦梅,折扇轻摇时自有一段书生意气。评委惊叹:这是顾传玠、朱传茗再世!从此,昆剧舞台多了对生旦双绝。
某次巡演《长生殿》,琬如突发高烧。当演至密誓一折,杨贵妃该在莲花台旋转七周,她却脚步虚浮。台侧候场的琬真见状,竟在暗处同步走位,以眼神牵引姐姐完成动作。这般默契,是三十年同吃同住练就的灵犀。
**三、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0年昆曲式微,剧场冷清如冬。姐妹在平江路开起海棠曲社,免费教孩童拍曲。她们将《牡丹亭》改编成绘本,用3D全息技术重现《游园》场景。有次教皂罗袍,琬真突发奇想让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心中姹紫嫣红,满墙童画竟暗合汤显祖笔下的至情世界。
如今走进曲社,常见白发票友与垂髫稚子同堂唱和。去年央视中秋晚会,姐妹带着二十个孩子登上水舞台,当良辰美景奈何天的童声响起时,弹幕瞬间刷屏:这才是文化传承该有的样子!
暮春时节,姐妹仍保持着晨起吊嗓的习惯。琬如常说:昆曲是刻进DNA的印记。琬真则笑言:我们这对'海棠姐妹',注定要在戏曲长河里开出并蒂花。青石板上,两个着月白练功服的身影,与墙头垂下的西府海棠构成一幅流动的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