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报母恩》:河北梆子里的孝道绝唱

时间: 2025-06-29 14:30:03作者: 张思浏览: 

报母恩属于什么戏曲剧种

《报母恩》:河北梆子里的孝道绝唱

三更寒夜母缝衣,游子方知慈母心,在河北梆子高亢激越的唱腔中,《报母恩》这出传统剧目历经百年传唱不衰。作为河北梆子经典折子戏,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永恒的孝道主题,在梆子声腔的跌宕起伏间,唱尽了中华儿女对慈母的赤子深情。

一、梆子声里说孝道

河北梆子诞生于清道光年间,其声腔既有山陕梆子的苍劲,又融入河北方言的韵味。在正定、保定一带的乡间戏台上,《报母恩》常作为亮箱戏开场。剧中书生王继保得中状元后返乡寻母的经典唱段,用真假声交替的云遮月唱法,将见母不敢认,含泪问寒温的复杂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老艺人常说:唱《报母恩》,须得先哭自己娘,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投射,让观众在梆子特有的苦腔中潸然泪下。

二、戏文深处见真情

剧中雪夜寻母一折堪称经典:漫天风雪中,王继保三跪九叩行孝礼,老旦演员以颤巍巍的台步、沙哑的念白,塑造出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形象。当儿啊,你摸摸娘这满头白发的唱词响起时,梆子特有的哭腔如泣如诉,配合梆笛的凄清伴奏,将母子相认的场景推向高潮。这种以悲写孝的艺术手法,恰如民间谚语所言:戏无情不感人,技无绝不动人。

三、古调今唱有新声

在当代舞台,《报母恩》不断焕发新姿。石家庄河北梆子剧团创新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在梦境托孤场景中再现母子分离的凄楚画面。青年演员在继承喷口夯音等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现代肢体语言,使百年老戏更具感染力。正如老戏迷所言:还是那个梆子调,却唱出了新时代的孝亲意。

当戏台上的梆子声渐渐消散,那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锥心之痛依然在观众心头萦绕。《报母恩》之所以能跨越时空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用最质朴的乡音唱出了最深沉的情感。这出河北梆子经典剧目,如同永定河畔的百年古槐,在时代风雨中愈发苍劲,用戏曲的方式守护着中华孝道的精神根脉。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