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姐唱的地方戏曲有哪些
爱姐的戏台子:一嗓唱尽南北腔
晨雾未散的古城墙根下,总飘着几声清亮的唱腔。老茶客们捧着搪瓷缸子相视一笑:爱姐又在吊嗓子了。这个被街坊唤作爱姐的戏曲演员,硬是把天南海北的地方戏唱出了自家后院的烟火气。
**黄梅调里淌月光**
竹椅板凳往青石板上一摆,爱姐的戏台子就支棱起来了。她最拿手的《天仙配》选段,把黄梅戏的甜糯唱得丝丝入扣。皖南的采茶调经她嗓子这么一过,倒像是掺了二两吴侬软语,尾音打着旋儿往人心里钻。老辈人说她唱七仙女下凡那段,月光都比往常亮三分。
**梆子声震老戏楼**
转过城东的百年戏楼,又是另一番气象。爱姐扎上大靠,凤冠上的绒球随着河北梆子的锣鼓点簌簌颤动。《大登殿》里王宝钏那十八年寒窑苦守,被她唱得百转千回。高亢的梆子腔撞在雕花木梁上,震得看客手里的瓜子都忘了嗑。
**川江号子化柔肠**
谁也没想到这个北方女子能把川剧高腔唱出地道的麻辣味儿。去年端午赛戏会,她一段《白蛇传·金山寺》惊得台下老票友直拍大腿。变脸绝活自然轮不到她,但那夹杂着川江号子韵味的帮腔,硬是把法海的禅杖都唱出了几分柔情。
**评剧话家常**
散了场的爱姐最爱趿拉着布鞋,在胡同口给乘凉的老少爷们来段评剧。《花为媒》里张五可的数来宝,经她即兴添几句街坊趣事,逗得摇蒲扇的大妈差点闪了腰。这时候的她哪像名角儿,分明是隔壁会唱曲的俏媳妇。
**豫剧吼出黄河浪**
要说最见功力的,还得数她每年秋收时唱的豫剧《穆桂英挂帅》。不用麦克风不用戏台,往打谷场上的麦垛子前一站,丹田气一提,生生把个巾帼英雄唱得黄河浪涌。收完苞米的老汉们蹲在地头,烟袋锅子都忘了点,半晌才憋出一句:这闺女,中!
爱姐常说:戏是活的,得养在老百姓的茶碗里、饭桌上。她不讲究什么流派传承的大道理,倒是把五湖四海的戏文酿成了自家陈酿。哪天您要是在哪个巷子口听见带着笑音的戏腔,保不齐就是爱姐又寻着新戏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