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霸州戏韵:梆子声里藏着半部冀中生活史

时间: 2025-08-09 18:30:03作者: 张思浏览: 

霸州人都听什么戏曲

霸州戏韵:梆子声里藏着半部冀中生活史

清晨六点的牤牛河畔,老茶摊的收音机里准时响起高亢的梆子腔,遛鸟的老汉们不约而同放轻了脚步。这是霸州人特有的晨钟,梆子板胡与运河船号交织的声韵,已在这片土地回荡了三百多个春秋。

一、运河码头的戏码头

明清漕运鼎盛时期,霸州作为京津门户,每日往来商船不下千艘。船工们把河北梆子的粗犷唱腔混着运河号子喊进码头,竟意外催生出独特的霸州腔。老辈人至今记得,当年胜芳古镇的九座戏楼夜夜灯火通明,来自保定、天津的戏班在此打擂,台下的叫好声能掀翻屋顶。

在煎茶铺镇,至今保存着光绪年间的戏箱账本。泛黄的宣纸上清晰记载着某年某月某日,永盛班在此唱《大登殿》,赏钱折合现洋二十八元五角,账目间还夹着半片褪色的戏票,让人恍若听见百年前的锣鼓声。

二、梆子腔里的烟火人间

霸州梆子艺人王金锁独创的十三咳唱法,能把《辕门斩子》里杨六郎的悲愤唱得摧肝裂胆。某年庙会上,他唱到舍不得众孩儿难割难舍时,台下八十老翁竟当场昏厥,可见其唱功了得。这种融入冀中方言的独特演绎,让梆子戏在霸州有了更浓的人情味。

在信安镇红庙村,家家户户都能哼两句《王宝钏》。婚丧嫁娶必请的八大碗席面上,最后一道压轴菜定是伴着《大登殿》的唢呐声端上桌。老人们说,这叫戏里有菜,菜里有戏。

三、戏台下的新传承

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戏曲选修课年年爆满,00后学生们改编的梆子版《孤勇者》在短视频平台点击破百万。年轻演员张美玲将电子混音融入传统唱腔,在益津书场演出时,台下举着荧光棒的年轻人跟着节奏摇晃手机,仿佛置身演唱会现场。

在裕华街道非遗工坊,智能机器人小梆子能惟妙惟肖模仿二十位老艺人的唱腔。这个由本地工程师研发的AI系统,正通过方言语音库学习地道的霸州韵白。有戏迷打趣:往后怕是要跟机器人抢着喊好了!

夜幕降临,建设西街的社区广场上,票友们自发组织的星空戏台准时开锣。七岁孩童字正腔圆地唱着《南北合》,八旬老翁摇头晃脑拉着坠胡,无人机悬在半空直播,弹幕里飘过天南地北的喝彩。梆子声穿云裂石,惊起运河畔的夜鹭,振翅掠过千年未变的月光。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