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哪里有戏曲班的地方
霸州寻戏记:藏在市井里的梨园声腔
梆子一响,脚底板儿就痒痒!在霸州老城根下住了半辈子的张大爷,边哼着河北梆子的调门边和我唠嗑。这座燕赵古城里,戏曲的魂儿始终在街巷间流转。我前阵子特意打听了一圈,还真摸到了几处学戏的好去处。
**文化馆里的正经传承**
市文化馆每周三下午准点传出铿锵的锣鼓声,推开二楼排练厅的红漆木门,二十来个学员正跟着省梆子剧团退休的武生王师傅走圆场。这里的成人戏曲班分文场武场,文场教老生青衣的唱念,武场练把子功和毯子功。要说特色,当属他们独有的霸州老调研习课,能把本地特有的苍劲唱腔掰开了揉碎了教。
**老街深处的草台班子**
溜达到建设东街,老邮局后身的青砖院里藏着个民间戏班。班主赵金锁是唱了四十年丑角的老艺人,院里常年飘着油彩味儿。这里不搞固定课时,想学戏的街坊傍晚聚在藤萝架下,赵师傅捧着紫砂壶,看见谁的身段不对就比划两下。上个月有个天津票友专程来学《钟馗嫁妹》里的喷火绝活,愣是在院里住了小半月。
**少年宫里的小票友**
要说娃娃学戏,还得数青少年宫最热闹。周六上午的戏曲启蒙班里,七八岁的孩子扎着靠旗满场跑,王老师拿着包了红绸的戒尺纠正云手的弧度。这里教法新鲜,把梆子腔编成童谣,拿电子板鼓替代传统的单皮鼓,小不点儿们学得起劲。去年有个小学员在省小梅花奖评选中,把《宝莲灯》里的沉香演活了。
**茶楼里的即兴学堂**
华阳茶楼每周日的早场戏最是特别。茶博士老周会留出二楼东南角的八仙桌,那是给票友们准备的戏窝子。跑旱船的、唱落子的、说西河大鼓的轮番登场,兴起时茶客们也跟着哼两句。上回见着个穿唐装的老先生,竟是五十年代县剧团的台柱子,随手教了段《南北合》里的甩腔诀窍,比专业课堂还受用。
从雕梁画栋的剧场到市井巷陌的戏台子,霸州的戏曲香火在钢筋水泥间生生不息。那些藏在老城墙下的韵律,正等着有心人去叩响门环。您要是哪天路过霸州,不妨循着胡琴声往巷子深处走走,保不齐转角就遇见正宗的燕赵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