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浅谈戏曲中的摇篮曲:那些抱儿轻吟的经典唱段

时间: 2025-06-30 14:30:02作者: 张思浏览: 

抱孩子唱的戏曲叫什么名字

浅谈戏曲中的摇篮曲:那些抱儿轻吟的经典唱段

戏曲舞台上的母亲形象,总离不开怀抱着婴孩的经典身段。她们或端坐绣楼,或倚门而立,三尺水袖轻拂襁褓,朱唇轻启间流淌着悠扬的唱腔。这些充满母性光辉的唱段,在梨园行内有个雅致的称谓——襁褓调。

一、襁褓调的源流考

襁褓调的雏形可追溯至宋代南戏。南宋《张协状元》中,贫妇抱子行乞的唱段已初具抒情特质。至元代杂剧兴盛时期,关汉卿《蝴蝶梦》中王氏护子的【端正好】曲牌,将母亲对幼子的疼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清两代,随着戏曲行当的细化,旦角演员逐渐发展出专门抱婴表演的程式化动作,水袖缠绕婴孩的裹儿式、单手托举的托婴式等身段渐成规范。

在声腔艺术上,襁褓调多采用【慢板】【二六】等舒缓板式,借鉴了民间摇篮曲的韵律特点。京剧大师程砚秋曾指出:襁褓之音,贵在缠绵而不失清越,如春蚕吐丝,绵延不绝。这种唱腔要求演员在控制气息的同时,保持声音的穿透力,以表现母亲既温柔又坚韧的特质。

二、经典剧中的慈母吟

《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堪称襁褓调的代表人物。剧中机房训子一折,三娘怀抱义子倚哥,从【二黄慢板】老薛保你莫跪在一旁立站起腔,至【反二黄】小奴才一言问住我达到情感高潮,唱腔层层递进,将慈母苦心展现得入木三分。豫剧《卖苗郎》中摔碗一折,柳迎春抱着病儿唱出孩儿啊你睁开眼再看看娘,每演至此,台下观众无不拭泪。

不同剧种的襁褓调各具风韵。越剧注重婉转缠绵,王文娟在《红楼梦》中扮演薛宝钗探望病中宝玉时,怀抱通灵玉的唱段尽显江南韵味;秦腔则强调悲怆激越,李正敏在《五典坡》中别窑一折的哭腔,将王宝钏与幼子分离的痛楚表现得撕心裂肺。

三、程式之美中的真情

戏曲表演讲究假戏真做。演员怀抱的婴孩实为绸缎包裹的砌末(道具),但通过眼神的垂注、手臂的晃动、水袖的轻抚,能令观众真切感受到怀中婴儿的存在。梅兰芳在《生死恨》中演绎韩玉娘夜织思夫时,设计出以纺车韵律带动身形摇晃的独特表演,使虚拟的育儿场景更具真实感。

当代戏曲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张火丁在《江姐》中怀抱监狱之花时,将程派唱腔与革命情怀相融合;曾静萍在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中,把襁褓调与南音古韵巧妙结合。这些创新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赋予古老艺术新的时代气息。

从勾栏瓦舍到现代剧场,襁褓调穿越八百年时空,始终在戏曲舞台上绽放着温暖的人性光辉。这些抱儿轻吟的唱段,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母性颂歌的永恒见证。当锣鼓声歇,余音绕梁之际,那抹襁褓间的温柔,依旧在红氍毹上静静流淌。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