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王艳菊:梨园深处有清音

时间: 2025-09-28 18:30:04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王艳菊简介

王艳菊:梨园深处有清音

在晋剧悠长的拖腔里,总有一缕清音似春水漫过青石,这声音的主人王艳菊,用四十年光阴在戏曲长卷上晕染出属于自己的丹青。当记者推开太原老城区那扇斑驳的木门时,六十岁的她正在院子里吊嗓,晨光中飘起的蓝布衫,让人恍若看见三十年前《打金枝》里那个娇嗔的升平公主。

一、戏台下的少女时光

1978年的太原大槐树下,十岁的王艳菊攥着省吃俭用攒下的五分钱,挤在戏迷堆里踮脚张望。省晋剧院的《金水桥》正在上演,她看着台上银甲红缨的秦英,竟把母亲纳的千层底布鞋踩出了窟窿。父亲是机械厂工人,却藏着一箱子老唱片,夏夜里总用留声机放着丁果仙的《空城计》,小艳菊跟着哼唱,竟把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学得惟妙惟肖。

十五岁那年,市艺校招生的消息让全家起了争执。母亲抹着眼泪:戏班子那是下九流!班主任却拿着报名表找上门:这孩子眼神里有戏。艺考那天,王艳菊在即兴表演环节扮了个《拾玉镯》的孙玉姣,捏着不存在的针线绣花,连主考官都忍不住跟着她的手指移动目光。

二、水袖里的百味人生

1987年的寒冬腊月,青年剧团的演员们裹着军大衣蜷在敞篷卡车上赶场。王艳菊记得清楚,那天在娄烦县唱《教子》,零下二十度的戏台,她穿着单衣唱完三娘机房把线穿,下场时才发现睫毛结了冰碴。正是这样的磨砺,让她的唱腔渐渐褪去匠气,多了份黄土高原的苍劲。

与京剧大师裴艳玲的邂逅成为转折点。1995年全国戏曲汇演后台,裴老师看她扮的穆桂英,只说了一句:英气有余,娇媚不足。这句话点醒梦中人,王艳菊开始揣摩刀马旦的独特韵致。三年后,她主演的新编历史剧《晋阳风》进京展演,谢幕时七次掌声如潮水漫过长安大戏院。

三、传灯者的守望

2010年,王艳菊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开授戏曲形体美学课程。她自创的水袖操把传统程式分解成108个动作,学生们笑称这是戏曲瑜伽。每周三下午的公开课,总能看到白发戏迷带着孙辈挤在教室后排,她说:孩子们的眼睛亮起来时,我好像看见四十年前的自己。

新冠疫情那年,抖音直播间里出现个叫菊子姨的主播。镜头前的王艳菊素面朝天,教网友用山西梆子唱《青花瓷》,用老生唱腔读防疫通告。有网友留言:原来晋剧可以这么潮!她回复道:老树开新花,才是真功夫。如今她的戏曲工坊已培养出三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粉丝。

夜幕低垂,王艳菊又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戏服,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走圆场。远处高楼霓虹闪烁,近处胡琴咿呀,她手腕轻抖,三尺水袖划破夜色,仿佛要将这流传千年的梨园灯火,送到更远的地方。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