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寻访抱阳古庙:藏在香火里的百年戏韵

时间: 2025-07-02 14:30:01作者: 张思浏览: 

抱阳庙唱的什么戏曲

寻访抱阳古庙:藏在香火里的百年戏韵

在保定满城抱阳山麓,每逢农历三月廿八,千年古刹抱阳庙的香火便格外鼎盛。袅袅青烟间,十丈高的古戏台悄然搭起,铿锵的梆子声穿透山间云雾,惊醒了沉睡的山神。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庙,用戏腔记录着太行山民的千年悲欢。

一、庙门前的古戏台

抱阳庙的戏台依山而建,青石垒砌的台基早已被香客的布鞋磨得发亮。据《满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重修戏台时,工匠特意将台口朝向庙内大殿,让端坐殿中的神灵也能听戏。这种独特的建筑规制,在华北地区现存的古戏台中实属罕见。

每年庙会期间,方圆百里的戏班会提前半月启程。他们用骡马驮着蟒袍玉带,翻越十八盘山路,只为在抱阳庙前献上三天大戏。当地老人至今记得,1946年庙会时,三台梆子戏班打擂唱戏,震得山间松针簌簌而落,成了几代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庙前空地散落着形态各异的石墩,看似杂乱实则暗藏玄机。这些石墩对应着戏台的不同方位,让站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听清唱词。这种源自宋元勾栏的声学设计,在冀中乡野得以完整保存。

二、梆子声里的神灵谱

抱阳庙供奉的并非佛教诸佛,而是本土山神与药王。这种独特的信仰体系,孕育出独特的戏曲生态。庙会开场必唱《药王卷》,用高亢的保定老调演绎孙思邈深山采药的传说。当唱到九龙洞前灵芝现时,台下香客会齐刷刷跪拜,戏腔与祷告声在山谷间共鸣。

午后的《杨家将》选段最能牵动人心。当佘太君唱出十二寡妇征西时,常有白发老妪泪湿衣襟。这些征战戏码暗合着太行山民抗击外侮的集体记忆,戏文中的忠烈气节,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精神血脉。

夜戏《天河配》别有韵味。月光下的戏台悬起七十二盏纱灯,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在星斗映衬下愈发动人。这时节,常有青年男女借看戏之机互诉衷肠,成就了无数姻缘佳话。

三、戏箱中的岁月密码

在庙东厢房,至今保存着光绪年间的老戏箱。褪色的朱漆下,隐约可见聚顺班的金漆题字。箱内整整齐齐码放着五色靠旗,每面旗角都缀着铜铃,舞动时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最珍贵的当属那件蟒袍,金线绣制的龙纹虽已黯淡,仍能想见当年在戏台上翻飞时的华彩。

这些行头见证过太多传奇。1937年日寇进犯时,戏班将全部家当藏于庙内暗道,直到1945年才重见天日。如今,当年救下戏箱的老庙祝已然作古,但他的故事仍在戏迷口中代代相传。

新一代传承人正在续写传奇。90后梆子演员王雪梅,将现代灯光融入传统武戏,让《三岔口》的夜斗戏焕发新生。她说:要让年轻观众知道,老祖宗留下的不止是文物,更是活着的艺术。

当最后一折《大登殿》的余音消散在暮色中,抱阳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那些在戏台上流转了千百年的悲欢离合,化作山风掠过古柏,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或许戏曲真正的魅力,不在于曲牌工尺的精准,而在于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传奇的光彩。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