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听豫剧《抱孙子》里的烟火气:河南人把日子都唱进了戏里

时间: 2025-07-01 18:30:03作者: 张思浏览: 

抱孙子唱段河南戏曲大全

听豫剧《抱孙子》里的烟火气:河南人把日子都唱进了戏里

在河南许昌乡下,逢年过节的戏台子一搭,总能听见老戏迷们扯着嗓子喊:来段《抱孙子》!这出豫剧经典唱段在田间地头传唱了百余年,一句小孙孙肉嘟嘟的胳膊腿儿,抱着比蜜罐还甜的唱词,道出了中原百姓最朴素的期盼。这出戏里没有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却把老百姓的烟火日子唱得活色生香。

一、泥土里长出来的戏文

1903年豫东大旱,逃荒的艺人张同庆在周口搭班唱戏时,亲眼目睹老秀才王守仁家三代单传终得孙儿的场景。老秀才抱着襁褓中的孙子在祠堂前又哭又笑,这个画面深深烙在艺人心里。他连夜创作了《抱孙记》剧本,用豫东调唱出了盼得云开见月明的沧桑。

这出戏在豫东迅速传开,唱词被百姓不断丰富。1927年豫剧名角桑振君在开封相国寺演出时,根据观众建议增加了孙儿尿湿新棉袄,笑比那牡丹开得俏的细节,把市井生活的趣味揉进戏文。这种集体创作让《抱孙子》成了豫剧里最接地气的唱段。

在豫西山区,老艺人们至今保留着说戏的传统。每年正月十三添灯节,村里的老把式们围坐在火塘边,你一句我一句地给《抱孙子》添新词。去年新加的手机拍下百日照,发到群里众人瞧,让这出百年老戏又有了时代气息。

二、戏台上下的人间百态

豫剧大师马金凤曾说:《抱孙子》的戏眼在眼神。她演了五十多年的王婆婆,每次唱到接过襁褓手发颤时,总会想起1958年在郑州棉纺厂演出,台下纺织女工们抹着眼泪喊这就是俺娘的场景。那种台上台下情感共振的瞬间,正是地方戏的生命力所在。

在豫南婚俗中,《抱孙子》是必点的吉祥戏。去年商丘李庄有户人家连生三个闺女,终于在第四胎得了孙子。请戏班连唱三天《抱孙子》,特意把续上香火心落地改成了闺女小子都是宝,既传承老戏又融入新观念,被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这出戏在海外华人圈也颇受欢迎。2019年纽约唐人街的豫剧票友排演英文版《抱孙子》,当唱到移民三代终扎根时,台下白发苍苍的老华侨们泣不成声。传统戏文跨越重洋,成了连接故土的情感纽带。

三、老戏新唱的传承密码

开封豫剧院青年演员周笑笑创新运用气声唱法,在抖音平台推出《抱孙子》选段。她把小脚颤巍巍的拖腔改成轻快的花腔,配上萌萌的孙悟空调皮特效,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500万。这种老戏新唱让00后观众直呼豫剧居然这么潮。

在郑州戏曲小学,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戏中人物。9岁的王乐乐捏的抱孙奶奶戴着VR眼镜,他说:奶奶看曾孙的视频也会笑开花呀!童真的想象给传统戏注入新活力,豫剧传承人李树建看到后感慨:戏曲的未来在娃娃心里。

豫剧《抱孙子》历经百年依然鲜活,正因为它是活的民俗。就像黄河边的老柳树,年年发新芽。当我们在公园听见老人手机外放豫剧唱段,在短视频刷到年轻人戏腔翻唱,就该明白:真正的好戏,永远活在百姓的日子里。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