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孙子唱段河南戏曲叫什么
河南老乡的抱孙子情结,都在这出戏里唱透了!
在豫剧戏迷的茶馆里,只要胡琴一拉老身我今年六十八,台下准保响起会心的笑声。这出被老乡们亲切称作抱孙子的《卖苗郎》,在河南的田间地头传唱了三百多年,戏台上的一板一眼,道尽了中原百姓最朴素的期盼。
一、草台班子里的烟火人生
乾隆年间黄河决堤的惨状,化作梆子戏里撕心裂肺的唱腔。逃荒路上,周老汉那句我孙儿本是周门后,怎忍心卖他换米粮,每个字都砸在观众心坎上。豫剧老艺人常说:这戏得蹲着唱,说的就是要把唱词夯进泥土里,让看戏的庄稼汉觉得台上演的就是自家的事。
在鹿邑县的老戏台前,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太太抹着眼泪往台上扔手绢,嘴里念叨着可不就是俺家那口子年轻时的倔样。戏里周老汉为保孙子宁肯饿死的倔强,正是中原汉子特有的硬气。
二、梆子声里的血脉传承
人留后代草留根这句唱词,在豫东平原上能掀起雷鸣般的叫好。老生演员的喷口绝活,把每个字都喷得掷地有声。巩义市豫剧团的王团长说:这出戏的哭腔要含着笑唱,就像咱河南人吃苦也要嚼出甜味来。
在项城的庙会上,八旬老艺人李凤云唱到怀抱孙儿泪双流时,颤巍巍的拖腔能拐出十八道弯。台下乡亲们跟着哼唱,梆子声、二胡声、人声混作一团,分不清是戏里还是戏外。
三、老戏新唱的时代回响
郑州大剧院的现代版《卖苗郎》,用3D投影重现了黄河决堤的惊心动魄。年轻观众举着手机录像,弹幕里飘过原来爷爷爱听的戏这么带劲。周口师范学院的学生社团,把抱孙子唱段改编成rap,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点赞。
商丘的民间剧团发明了点戏二维码,观众扫码就能点唱经典选段。当电子梆子遇上传统唱腔,72岁的赵大爷咂摸着:这新调调听着得劲,可那词儿还是老理儿——过日子就得人丁兴旺。
这出抱孙子的老戏,像极了黄河岸边的老槐树,根扎得深,枝叶却年年发新芽。当90后票友在直播间里亮嗓,当海外游子隔着屏幕跟唱,那婉转的梆子腔里,流淌的不仅是戏曲的传承,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