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老戏台上新腔调:豫剧《抱孙子》里的烟火人间

时间: 2025-07-01 14:30:02作者: 张思浏览: 

抱孙孙河南戏曲全集

老戏台上新腔调:豫剧《抱孙子》里的烟火人间

清晨五点,开封朱仙镇的老茶馆里飘出油条香,八仙桌边坐着几位白发老者。胡琴一响,原本打着盹的老王头突然睁眼:来了来了,这是《抱孙子》里孙老汉的哭腔。三弦声里,一段关于市井百姓的悲喜人生正在苏醒。

一、市井巷陌里的戏文密码

豫剧《抱孙子》诞生在1940年代的郑州茶馆。编剧李守义原是绸缎庄账房先生,每天听着茶客们家长里短的唠叨。东家婆媳斗嘴,西邻翁婿失和,这些鸡毛蒜皮在他笔下化作戏文。孙老汉想抱孙子却遭儿媳冷眼的情节,原型是马道街卖烧饼的老孙头家事。

这出戏最妙处在于道白的烟火气。第三场孙老汉蹲在门槛上数落儿子:恁爹我当年挑着扁担走街串巷,脚底板磨得比城墙砖还厚。这句台词直接取自相国寺门口老货郎的叫卖词。演员在台上要演出那种既埋怨又疼惜的微妙神情,差半分火候就失了味道。

老戏迷最爱第二场的夜话片段。月光下老两口对坐,老旦用梆子腔唱梧桐叶落三更雨,老生接灯花爆处五更心。这二十八字唱词改了十三稿,李守义说这是要唱出寒窑虽破能避雨的暖意。

二、戏台后的人生况味

1953年豫剧大师常香玉在人民剧院连演三十场《抱孙子》,每演到孙老汉偷偷给儿媳塞钱那幕,台下总有人抹眼泪。有次谢幕时,台下冲上来个裹着头巾的老太太,硬要把煮鸡蛋塞给扮演孙老汉的演员。

这出戏的服装道具藏着讲究。孙老汉的补丁长衫要打七处补丁,象征七星伴月;儿媳的蓝布围裙必须用郑州老棉布,浆洗得发硬才能显出泼辣劲。老琴师说定场锣要敲三长两短,暗合民间红白事的节奏。

开封豫剧团的老团长回忆,1980年代下乡演出时,有次在麦场搭台。演到孙老汉抱上孙子那刻,台下突然鞭炮齐鸣,原来村里王会计家刚添了孙子。这种戏里戏外的呼应,让演员们感叹人生如戏。

三、古调新弹中的薪火相传

郑州戏曲学校的90后学员改编了电子民乐版《抱孙子》。三弦混搭电子合成器,老唱词配上RAP念白,视频点击量突破百万。有网友留言:原来我奶奶天天哼的调子这么潮。

非遗传承人赵保和在社区开办公益戏班,教孩子们画脸谱。他特意把孙老汉的脸谱改成可拆卸的磁贴设计,孩子们贴着玩时,豫剧的种子就种下了。更妙的是用3D打印技术复刻民国时期的戏服纹样,让传统刺绣焕发科技光彩。

在短视频平台,豫剧网红梆子小哥把《抱孙子》片段改编成职场情景剧。老唱词屋檐水点点滴旧窝变成了加班餐顿顿吃外卖,既保留豫剧韵味,又戳中年轻人笑点。这种创新让百年老戏焕发新生。

暮色中的城隍庙戏台,老票友们还在咿呀哼唱。台下穿汉服的姑娘举着手机直播,屏幕那头是海外留学生的点赞。当孙老汉那句人活一世图个啥的唱腔响起时,不同年龄的观众在弹幕里打出同样的心声:图个念想,图个传承。这或许就是民间戏曲最本真的力量——在时代更迭中,始终紧贴着人间的温度。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