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在哪里学戏曲好呢
十六岁学戏正当时!这些宝藏学习途径别错过
妈,我想学唱戏!十六岁的小梅刚说出这句话,妈妈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地上。在这个流行音乐横行的年代,青砖黛瓦里传出的婉转戏腔,似乎成了年轻人眼里的老古董。但如果你也和小梅一样,偶然被戏台上那抹水袖惊艳,被老唱片里一句海岛冰轮初转腾击中灵魂,这篇指南或许能为你推开戏曲世界的大门。
一、科班大门常打开
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每年春季的招生现场总是热闹非凡。今年刚被京剧表演专业录取的河北姑娘林小梅分享:考试那天,我看到好多和我差不多大的考生在压腿、吊嗓。这所培养出李胜素等名家的戏曲殿堂,每年招收14-16周岁的初中毕业生,设置京剧、昆曲等专业方向。零基础考生也不必发怵,考前三个月的集中训练班上,老师会从圆场步、云手开始手把手教学。
地方戏曲学校更是遍地开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设有越剧班,广东粤剧学校每年培养近百名传承人,河南豫剧艺术职业学院开设六年制中专班。这些院校不仅学费亲民(多数享受国家补贴),更与本地院团深度合作,学生大二就能登台实践。
二、剧团传承有新招
国家京剧院推出的雏鹰计划让不少戏迷眼前一亮。每周六的培训课上,青衣名家手把手教少女们捏兰花指,武生前辈指导少年们耍花枪。更难得的是,表现优异者可直接进入院团代培班。去年结业的杭州少年王浩,如今已在《大闹天宫》里演起了机灵的小猴子。
地方院团的传承班更是各具特色:苏州昆剧院开设的小兰花班采用1位名家+3位学员的师徒制;成都川剧院推出周末戏苗班,特邀变脸大师开设非遗体验课。这些课程往往收费低廉,还能获得珍贵的登台机会。
三、民间学堂藏龙卧虎
北京琉璃厂胡同深处有家不起眼的四合院,每周传出京胡声与孩童的念白声。这里是退休名角张凤霞创办的梨园小筑,采用传统口传心授方式教学,五年间已走出3位戏曲院校专业榜首。类似的民间戏班遍布全国:天津的相声茶馆兼教京剧老生,广州的骑楼里有粤剧私伙局收徒,杭州某茶楼老板更自掏腰包请越剧演员驻场教学。
线上学习渠道近年也异军突起。某站戏曲区up主翎歌戏语的京剧发声课播放破百万,中戏推出的戏曲身韵21天训练营吸引上万青少年打卡。周末跟着视频练云手,睡前听着名家唱段入眠,已成为00后戏迷的新潮流。
学戏路上,小梅妈妈最担心半路出家难成角。但教龄40年的王玉珍老师这样说:戏曲要童子功不假,但现代科学训练法能让十六岁起步的孩子两年追上科班基础。关键是那份眼里的光,那腔子里的热乎气儿。如今的小梅,清晨五点半准时在操场跑圆场,晚自习后对着宿舍镜子练眼神。她说每次勒上头面,就觉得百年前的那个杜丽娘在自己身上活了过来。
在这个国潮涌动的时代,少年人的戏曲梦不该被年龄束缚。无论是想专业从艺,还是单纯爱好,各大院团院校都为青少年敞开着大门。毕竟,梅兰芳十七岁才正式拜师,程砚秋二十岁独创程腔——戏曲的传承,永远需要新鲜血液的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