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巷口梨园情琴姐:那抹水袖背后的烟火人生

时间: 2025-09-25 18:30:05作者: 张思浏览: 

爱好戏曲的琴姐叫什么

【巷口梨园情】琴姐:那抹水袖背后的烟火人生

清晨五点半,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还浮着薄雾,巷尾那栋爬满紫藤的小楼里,准会飘出一段《锁麟囊》的程派唱腔。街坊们揉着惺忪睡眼推开木窗,都会心一笑:琴姐又在吊嗓子了。

这条被游客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南华巷里,住着六十七岁的赵雪琴。但整条街的男女老少,都爱唤她一声琴姐。这称呼的来历,得从三十年前那场暴雨说起。

1993年台风夜,巷口古戏台顶棚被掀翻。当时还是棉纺厂会计的琴姐,裹着雨衣冲进值班室,硬是把厂里准备报废的防雨帆布扛到戏台。隔天市京剧团来演出时,三十出头的她正蹲在台沿拧着湿透的裤脚,从此护台琴姐的名号不胫而走。

哪有什么艺名,我本名叫赵雪琴。琴姐总爱端着青花瓷杯,坐在自家小院的葡萄架下纠正来客。杯里泡的决明子是她特意跑去城郊采的,说是清嗓。紫砂壶边永远摆着本翻毛边的《梅兰芳舞台生涯》,书页间夹着褪色的老照片——十八岁的她穿着借来的戏服,在厂区礼堂演《贵妃醉酒》。

真正让琴姐成名的,是退休后自创的院坝戏班。每周三下午,她把自家小院改成戏台,八仙桌铺上红绸布就是观众席。七十八岁的张裁缝拉京胡,菜市场卖豆腐的老王头敲板鼓,连隔壁刚上初中的小满都学会了《苏三起解》的流水板。

琴姐教戏有门道。五金店刘婶逢人就夸,上回学《穆桂英挂帅》,她非让我们先跟着跳广场舞练身段。这话不假,琴姐总说戏曲要活在当下。去年重阳节,她把《四郎探母》改编成社区养老主题的小戏,谢幕时台下老人抹着泪鼓掌。

最近巷子口的文创咖啡店挂出新招牌——琴姐特调:贵妃茉莉。年轻店主小柯神秘兮兮地说,每杯奶茶里都藏着段戏文。琴姐听说后笑骂:这小猢狲,非说我的保温杯里泡着戏曲秘方。

暮色渐沉时,戏班成员陆续散去。琴姐独坐廊下,就着路灯修补那件穿了二十年的鱼鳞甲。月光爬上水袖的褶皱,隐约透出当年那个在暴雨中抢救戏台的倔强身影。巷口飘来桂花香,不知谁家电视正放着《梨花颂》,她跟着哼了两句,惊起檐下一对栖息的燕子。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