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北呈乡庙会:太行山下藏着多少好戏?

时间: 2025-07-16 14:30:02作者: 张思浏览: 

北呈乡庙会唱哪里戏曲

北呈乡庙会:太行山下藏着多少好戏?

农历四月十五,晨曦刚爬上太行山脊,北呈乡的土路上已热闹起来。老张头赶着驴车往村口戏台方向去,车上载着红绸布扎的戏箱,车辙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惊起一群麻雀。这个延续三百余年的庙会,正随着梆子声的响起,缓缓拉开帷幕。

**一、庙会戏台上的千年回响**

北呈乡的戏台子可不简单。青砖垒砌的戏台后墙上,还留着清代道光年间戏班题写的剧目单,斑驳的字迹里藏着《打金枝》《忠保国》等老戏名。乡里老人说,早年庙会要连唱七天大戏,各村轮流写戏,比的是哪村请的戏班名角多。

如今的戏台前依然挤满十里八乡的乡亲。七旬的郭大娘挎着竹篮,篮里装着给孙儿带的油糕,眼睛却紧盯着台上:这出《下河东》我打小就听,赵匡胤那声'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一出来,浑身汗毛都要竖起来。

**二、太行梆子里的乡音密码**

锣鼓点一响,戏迷们就知道这是正宗的上党梆子。这个发源于明代的地方剧种,既有梆子腔的激越,又带着太行山民的质朴。北呈戏班当家须生李保国说:咱这梆子讲究'三把'——把式、把调、把情,唱到《三关排宴》里佘太君训子那段,得让台下老太太们跟着抹眼泪才算好。

后台的戏箱里码着蟒袍玉带,仔细看却能发现门道:旦角头面用的不是水钻,而是老辈传下的点翠工艺;武生的靠旗上绣着太行山特有的连翘花纹。这些细节里,藏着北呈人对传统的执着。

**三、古戏新唱的传承之路**

庙会东头的文化站里,十二岁的小学员王慧正在练功。压腿时疼得龇牙咧嘴,可师傅一喊走圆场,立马挺直腰板。乡文化站站长说:现在能演全本大戏的年轻人不多了,但我们办了传习所,孩子们寒暑假都来学戏。

夜幕降临,戏台前支起LED大屏,这是县剧团新添的家当。台上的《申纪兰》用老腔唱新词,讲的是西沟村的故事。台下嗑瓜子的后生们渐渐直起身,当听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唱段时,不知谁带头鼓起了掌。

散戏时已近子夜,戏台前的空地上留着瓜子壳和糖纸,空气里似乎还飘着梆子声的余韵。七十三岁的琴师老赵收拾着胡琴,忽然对徒弟说:明儿早点来,把《徐策跑城》的过门再顺顺。月光照在青砖戏台上,那道光绪年间的题壁泛着微光,仿佛在说:这方水土的戏,还长着呢。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