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吊起来的戏曲是什么
绳舞乾坤:戏曲舞台上的飞天绝技
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常有一幕令人屏息的奇观——演员身披彩绸凌空而起,在观众头顶翻腾旋转,衣袂翻飞间恍若仙人临凡。这种将演员悬吊于半空的表演形式,在梨园行内有个特殊的称谓:吊威亚。这个充满古意的称呼背后,藏着五百年戏曲发展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
一、古戏台上的天外飞仙
明代《陶庵梦忆》记载,嘉靖年间的昆曲戏班已能在梁间悬丝索,使演员如御风而行。在苏州虎丘的中秋曲会上,名伶李玉楼凭借悬丝绝技演绎《游园惊梦》,引得万人空巷。这种原始装置用浸油麻绳悬吊竹制机关,需要八名壮汉在后台拉动辘轳,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清宫昇平署档案里保存着道光年间天仙配的舞台图纸,显示当时已出现可移动的铸铁滑轨。京剧武生宗师杨小楼曾在回忆录中描述,他的师祖张二奎在《大闹天宫》中表演筋斗云时,需提前三日斋戒沐浴,在后台焚香祭拜吊神。
二、钢丝上的千年绝活
现代威亚技术始于1920年代,上海天蟾舞台首次引进德国钢索。梅兰芳在访美演出《天女散花》时,特制了掺入蚕丝的钢丝,既保证强度又显飘逸。1956年昆曲《白蛇传》赴巴黎演出,许仙水漫金山的空中打斗让法国观众惊呼东方魔术。
训练威亚演员需要三年苦功。先在地面练习云手配合腰力,再上矮架适应失重感。著名武旦宋丹菊回忆,她年轻时每天要在三米高空吊足六个时辰,下地时双腿肿胀如柱。如今戏曲院校设有专门的威亚课程,结合现代力学设计保护装备。
三、悬丝牵动文化心弦
在川剧《目连救母》中,刘氏四娘受罚倒吊金钩的场面,钢丝既象征地狱锁链,又暗喻因果轮回。粤剧《帝女花》里长平公主自缢殉国,悬空的身姿化作永恒的凤凰涅槃。这些设计超越单纯炫技,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语汇。
2019年故宫畅音阁复建开放,京剧《长生殿》在此上演。当杨贵妃从九米高的天井缓缓降下,古戏台的三层结构重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跨越时空的舞台对话,正是戏曲威亚艺术的精髓所在。
从麻绳到碳纤维,从人力到电动,威亚技术始终在变与不变中前行。当演员腾空而起的瞬间,古老的戏台仿佛接通了天地之气,让凡胎肉身的演绎有了通神的意境。这或许就是中国戏曲最迷人的魔法——用最写实的手段,营造最空灵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