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得头筹是什么戏曲
梨园争魁探秘:哪出戏里藏着拔得头筹的典故?
拔得头筹四字浸透江湖气,实则与梨园行当有着不解之缘。在京剧鼎盛的光宣年间,京城戏班为争名角暗自较劲,前门大栅栏的广和楼戏单上,总有两三出《战宛城》同时上演。这出讲述曹操宛城之战的老戏,暗藏着梨园行争夺头牌的深意。
故事要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腊月说起。三庆班新排的《战宛城》在广德楼连演七场,武生杨小楼将典韦举旗夺纛的戏码改得惊险绝伦。当典韦单臂擎起丈八军旗,在十八个旋子中稳稳夺下敌军帅旗时,台下满堂喝彩声震得屋瓦颤动。自此拔得头筹的戏谑说法在戏班传开,暗指角儿们争夺戏单头牌位置的较量。
这出戏的看点全在细节处。典韦的靠旗要用湘绣金线缝制,每面旗杆重达八斤,演员需在急急风锣鼓点中连耍三十六路枪花。光绪年间名角尚和玉曾创出夺旗三跌的绝活:先以鹞子翻身夺旗,再借台毯滑跪三丈,最后以僵尸倒收势。这般功夫引得各戏班争相效仿,竟在京城掀起武戏改良风潮。
戏台上的夺旗之争,折射着戏班生存的残酷法则。据《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记载,同庆班曾因头牌武生病嗓,连夜重排《战宛城》,让二路武生张淇林顶替。未料张淇林将夺旗动作改为倒卷珠帘,单脚勾住旗杆连转十三圈,这惊险招式竟让同庆班连满三月戏票。可见拔得头筹不仅是戏文桥段,更是戏班存续的生死之争。
百年时光流转,这出老戏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2019年国家大剧院重排《战宛城》,武生王平将传统夺旗动作融入现代威亚技术,当典韦腾空三米摘取帅旗时,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目睹梨园百年争锋。这种新老交融的演绎,恰似戏曲艺术在时代浪潮中拔得头筹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