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花脸到底姓什么?——戏曲行当中的净门探秘

时间: 2025-08-30 18:30:03作者: 张思浏览: 

cs花脸属于什么戏曲

花脸到底姓什么?——戏曲行当中的净门探秘

在长安大戏院的后台,七十五岁的京剧名净李荣威先生正在勾脸。一支鼠须笔在掌心细细研磨,朱砂与油烟墨在瓷碟里晕开,笔尖落在面庞的瞬间,整张脸仿佛被注入灵魂。这不是简单的化妆,而是一场庄严的仪式——当最后一笔银色勾出卧蚕眉,铜锤花脸的威仪已呼之欲出。这个被观众称作大花脸的行当,在梨园行的术语中,有个更雅致的称谓:净。

一、勾脸的千年密码

北宋汴京的勾栏瓦舍里,俳优们用石灰在脸上涂抹怪异图案。这种源自上古傩戏的涂面艺术,在元杂剧时期开始分化。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元代壁画中,已有用黑白两色勾勒眼窝的净角形象,像极了戏曲活化石秦腔中的大净。

明代昆曲鼎盛时期,面部妆容逐渐体系化。文人笔记记载,当时净角已有红净黑净白净之分。颜料取自天然矿物:银朱调桐油成红脸,石墨混蛋清成黑脸,铅粉掺珍珠末成白脸。这些配方至今保留在京剧戏箱的彩匣子里。

清代徽班进京带来革命性变化。程长庚的整脸、何桂山的碎脸、金秀山的歪脸,将勾脸技艺推向巅峰。1919年梅兰芳访日时,帝国剧院化妆师惊叹:中国演员的面具是画在皮肤上的活雕塑。

二、净门三昧

京剧后台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生旦化妆用俊扮,净丑则需开脸。这个仪式性的过程暗含深意——当笔触穿透皮肤,演员便不再是凡人。郝寿臣先生晚年回忆,勾关羽脸时必须焚香静坐,丹凤眼最后一笔总要留到上场前才点,生怕凡尘气息污了神像。

铜锤花脸的唱功讲究虎音龙腔,裘盛戎在《铡美案》中的导板,能震得戏园梁上积尘簌落。架子花脸的做派要形如金刚,动若脱兔,侯喜瑞演曹操横槊赋诗,一个转身能把蟒袍下摆甩成满月。

武花脸的功夫藏在细节里。张洪祥演《芦花荡》张飞,丈八蛇矛刺出时,护背旗纹丝不动;《战宛城》典韦的双戟舞动,十四面靠旗始终如刀削斧劈般齐整。这些绝活,没有十年毯子功根本拿不下来。

三、破茧新生

1993年天津青年京剧团排演《曹操与杨修》,孟广禄创新的紫红脸引发争议。老观众说曹操该是大白脸,但当他用一段月明星稀的念白道尽枭雄苍凉时,台下响起炸雷般的碰头彩。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碰撞,让净角艺术焕发新生。

在台北戏曲学院,90后演员林璟辰将3D投影技术融入《钟馗嫁妹》。当电子勾脸与传统笔触在脸上共舞,判官的面容在虚实间变幻,台湾《表演艺术杂志》评价:这是东方写意美学与数字时代的对话。

长安大戏院的锣鼓又响了。李荣威先生整了整黑满髯,蟒袍上的金线在侧幕光影中流淌。台前传来检场人的吆喝:大净上啦!这一刻,勾脸者即是脸谱,脸谱已成角色。在这方氍毹之上,千百年的戏曲精魂,正随着花脸的每一次开合,生生不息。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