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北大戏曲课:当百年讲堂响起第一声水磨腔

时间: 2025-07-17 10:00:02作者: 张思浏览: 

北大戏曲选修课怎么样啊

北大戏曲课:当百年讲堂响起第一声水磨腔

未名湖畔的垂柳刚刚抽出新芽,理教楼307教室已传出婉转的水磨腔。这是北大戏曲选修课春季学期的第一讲,讲台上年过六旬的周教授正在示范昆曲《玉簪记》的念白,宽大的灰色围巾随着身段轻轻摆动,恍惚间让人忘了这是在全国最高学府的课堂上。

一、讲台即戏台

这堂课的特别之处从课表就能窥见端倪。戏曲程式体验四个字背后,是每周三下午持续三小时的沉浸式剧场。前半小时的理论讲授更像是幕间串场,当投影屏亮起梅兰芳访美时期的黑白影像时,后排总有几个学生不自觉地挺直了背——他们知道,重头戏要开场了。

去年深秋的实践课上,二十多个学生穿着自备的水袖在二教地下排练厅站成三排。周教授手持折扇示范《游园惊梦》的身段,发髻上的银簪随动作轻颤:眼随扇走,步随身移,记住杜丽娘不是大家闺秀,是春心萌动的少女。哲学系的张同学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甩水袖时的窘态,三米长的白绸缠住了邻座男生的眼镜。

二、跨界者的狂欢

选课系统开放当晚,这门课的名额总在30秒内告罄。教室后排常年坐着几位蹭课的留学生,金发姑娘能字正腔圆地唱《锁麟囊》,日本留学生佐藤的京剧脸谱作业曾引发朋友圈刷屏。去年期末汇报演出中,计算机系三个男生改编的《三堂会审伽利略》用AI生成戏服纹样,在B站点击量破百万。

课程微信群更像是个跨次元交流站。法学院的李同学分享过在最高法实习时用戏曲程式分析庭审仪式的趣事;医学院硕士王琳的论文《传统戏曲身段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刚被核心期刊收录。周教授常说: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青花瓷,它活在每个时代年轻人的眼睛里。

三、未名湖底的惊梦

今年清明雅集上,古琴社社长与戏曲课代表即兴合作《牡丹亭·寻梦》。未名湖北岸的石舫临时充作戏台,暮色中的湖面倒映着水袖翻飞,围观人群里有晨练的老教授,也有架着相机的游客。这种不期而遇的戏曲场景,正成为燕园新的文化胎记。

课程结束那天,周教授照例要唱《长生殿·弹词》选段。当不提防余年值乱离的唱腔响起时,后排几个女生悄悄抹眼泪。这些未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外交官、工程师的年轻人,在某个春日的午后突然懂得了何为人生如戏。或许这正是戏曲课最珍贵的馈赠——在理性至上的象牙塔里,为灵性保留一方氍毹。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