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首页 > 戏曲资讯

老戏迷才知道!《报灯名》里的灯谜暗藏玄机

时间: 2025-06-28 14:30:03作者: 张思浏览: 

报灯名是哪里的戏曲

老戏迷才知道!《报灯名》里的灯谜暗藏玄机

正月十五闹花灯,这句俗语在京剧《打龙袍》里化作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报灯名》。这段以灯谜串联的经典唱段,既是丑角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暗藏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密码。当我们拨开热闹的表象,会发现这盏灯不仅照亮了舞台,更映照出中华戏曲的千年智慧。

一、灯影摇曳处照见百年传承

光绪年间的广和楼戏园,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画着豆腐块脸的丑角踩着鼓点登场。只见他眼珠一转,竹板一打,如珠落玉盘般念出: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台下顿时炸开了锅,茶碗盖碰得叮当响。这正是《打龙袍》里的《报灯名》,一段看似插科打诨的灯谜串烧,实则暗藏机锋。

这段戏中戏的设计堪称精妙。包拯夜审落难太后时,借灯官之口将宫廷秘辛化作民间灯谜。当念到万岁赐的灯时突然卡壳,这一停顿犹如惊堂木响,暗指宋仁宗不认生母的伦理危机。看似插科打诨的灯谜,实则是推动剧情的关键钥匙。

在京剧本子里,《报灯名》的传承脉络清晰可循。从同光十三绝中的刘赶三,到民国时期的萧长华,再到当代的朱世慧,每位名丑都在保持传统程式的同时,加入自己的小俏皮。有人会在一团和气灯时扮个弥勒笑,在五子夺魁灯时模仿孩童嬉闹,让百年老戏常演常新。

二、丑角不丑方寸之间显功夫

要论《报灯名》的绝活,首推贯口功夫。短短三分半钟要报出四十余种灯名,每个灯名既要字正腔圆,又要节奏分明。老艺人常说: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咽。这种嘴上功夫,不亚于武生的旋子、旦角的水袖。

更妙的是灯谜双关的文学设计。和合二圣灯暗喻母子相认,一团和气灯讽刺宫廷虚伪,万寿无疆灯则直指皇权荒诞。这些灯谜如同密码,需要观众在捧腹之余品咂深意。正如齐如山所言:丑角之词,看似俚俗,实含机锋。

当代传承中,青年演员在保留脆、帅、快传统特色的同时,加入了现代元素。有人将手机二维码编入新灯谜,用直播打赏灯调侃时弊。这种创新并非背离传统,而是延续了戏曲活化石的自我更新能力。

三、一盏宫灯照古今

《报灯名》里的灯谜文化可追溯至汉代上元燃灯习俗。宋元话本中已有灯谜讽谏的记载,至明清时,猜灯谜成为元宵节必备的智力游戏。戏曲艺人将这种民俗智慧搬上舞台,让雅俗共赏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

这出戏在海外演出时,外国观众虽不懂中文,却被演员的肢体语言征服。2016年巴黎中国戏曲节上,法国观众跟着七子八婿灯的节奏打起拍子。艺术无国界,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短视频时代,《报灯名》找到了新舞台。抖音上灯名挑战赛吸引百万网友参与,B站的戏腔rap版报灯名播放量破千万。年轻观众用弹幕玩起灯谜接龙,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当戏台上的宫灯次第点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璀璨的灯河,更是一条流淌千年的文化长河。《报灯名》这出小戏,恰似长河中的一盏明灯,既照亮来路,又指引去途。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传统智慧,让文化基因在创新中永续传承。下次听戏时,不妨细品那些灯谜里的弦外之音,或许能听出别样的人生况味。

戏曲视频下载

更多>>

戏曲MP3下载

更多>>

相关戏曲资讯

更多>>

看戏迷下载

唱戏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