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河南元旦戏曲晚会
梨园春色暖中原——2019年河南元旦戏曲晚会侧记
2018年岁末的郑州飘着细雪,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内却是暖意融融。当红色帷幕徐徐拉开,三十位武生齐整翻飞的靠旗瞬间点燃了满堂喝彩,这场跨越时空的戏曲盛宴,在豫剧铿锵的梆子声中开启新年的华章。
一、老戏新唱,经典焕发新生
晚会总导演李红亮在节目单里埋着惊喜。新编豫剧《花木兰》将传统唱腔与交响乐糅合,当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经典唱段响起时,舞台两侧的LED屏忽然幻化出漠北沙场的漫天黄沙,现代舞者身着素白水袖,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空里,演绎着当代女性特有的柔韧与刚强。
在后台,年逾七旬的豫剧名家张宝英正对着镜子勾画脸谱。她即将出演的《穆桂英挂帅》经过重新编排,老戏迷发现原本的十二句核心唱腔被精炼成八句,但每句都增加了更具张力的拖腔。要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张老师轻抚水纱网子如是说。
二、名角荟萃,展现豫剧魅力
台前忽闻马蹄声碎,豫剧新秀吴素真一袭红靠跃上舞台。在《抬花轿》选段中,她独创的云步三颤让花轿仿佛漂浮在云端,头饰上的108颗珍珠随着身段摇曳生辉。观众席里,戏迷王大爷激动地拍着膝盖:这丫头把周凤莲演活了!
当大平调《三娘教子》的梆子声响起,整个剧场突然安静下来。83岁的王希玲老师嗓音依然清亮,她在传统唱腔中融入气声技巧,将三娘含辛茹苦的悲怆演绎得催人泪下。舞台深处,虚拟投影的旧纺车与实体道具交相辉映,织就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
三、科技赋能,舞台美轮美奂
技术人员在控制台前忙碌调试。在《朝阳沟》选段中,AR技术让银环手中的锄头落下时,舞台瞬间铺满金色麦浪。更令人称奇的是智能追光系统,能精准捕捉演员细微的眼神变化,当栓保望向山下的村庄时,一束暖光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他眼中的乡愁。
散场时,几位年轻观众仍在讨论全息投影的《牡丹亭》选段。昆曲名家单雯的杜丽娘影像悬浮在空中,与豫剧小生跨剧种对唱,这种突破性的艺术对话,让00后大学生小刘直呼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
子夜钟声敲响时,大剧院穹顶飘落下戏曲脸谱造型的彩纸。这场持续四个半小时的晚会,不仅用现代审美重构了传统戏曲的肌理,更在年轻观众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如豫剧大师常香玉曾说:戏比天大,当梆子声遇上数字技术,中原戏曲正在书写新的传奇。